“配件能发一下吗?半年了,车快成拖拉机了。”近期,不少威马汽车车主为车辆维修保养发愁。上海市青浦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更是发布消费警示,“威马汽车经营异常,提醒消费者谨慎购买。”
(相关资料图)
威马汽车长达数月的售后缺位,在3·15前夕似乎迎来转机。3月7日,威马汽车表示,“近期,全国将有超过100家经销商门店陆续恢复常态化服务,为用户解决各类购车、用车问题。”不过,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走访中发现,威马汽车北京门店多数仍处歇业状态。
门店多歇业,威马汽车:陆续复工复产
“车子没配件,在修理厂停了几个月了。”“配件能发一下吗?半年了,车快成拖拉机了。”“威马保养的地点尽快安排一下,我们急等。”近期,威马汽车及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的官方微博成为威马汽车车主的投诉阵地。
与此同时,新浪黑猫投诉平台也显示,威马汽车车主维修、保养等售后服务无法正常提供。没有配件、没有4S店、没有经销商,令威马汽车车主焦虑。从威马汽车官方数据可知,目前公司累计销售车辆已突破10万辆。
2月底,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走访威马汽车北京门店发现,朝阳区合生汇新能源汽车展示区,威马汽车网点已撤销,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哪吒汽车等品牌正常开放。
与此同时,大部分威马汽车北京用户中心、门店均关门歇业,包括印象城店、丽泽店、荟聚中心店、大族广场店等。对于北京门店关停情况,威马汽车未作回应。
3月2日,上海市青浦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消费警示称,2022年10月起,青浦区消保委陆续接到近90位消费者对威马汽车的投诉,反映该公司经营异常、售后服务停滞、人工客服缺位等,导致购买威马汽车后无法正常进行保养、汽车出现故障后不能及时维修、客服热线一直处于忙线状态无法打通等。
“目前,威马汽车抱以回避态度,消极应对,不妥善处置消费投诉,没有拿出任何实质性解决方案。青浦区消保委认为该公司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故向广大消费者发出消费风险警示。威马汽车经营异常,提醒消费者谨慎购买。”上海市青浦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表示。
面对各方压力,威马汽车决定复工复产。3月7日,威马汽车表示,“针对前期因供应链紧张造成部分用户售后不便的情况,威马在政府相关单位的支持下,已联系生产部门、经销部门、售后备件外包存储配送公司等,紧急调拨相关零配件尽快满足用户需求。近期,全国将有超过100家经销商门店陆续恢复常态化服务,为用户解决各类购车、用车问题。”
不过,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威马汽车北京门店大部分仍处歇业状态,恢复运营仍需时日。
面对造车新势力经营承压,新能源汽车如何选购?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监督部主任张德志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电动汽车时,多角度考察对比不同品牌车型的配置性能、续航里程、售后服务、销量评价等内容。目前,汽车行业竞争激烈,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时,选择市场集中度比较高的大品牌,出现风险概率较低,权益得到保证的可能性高。”
经营承压,计划与阿波罗出行合并
一方面是车主的售后需求,另一方面是员工的劳动维权。在威马汽车及沈晖的官方微博下,要求补缴“五险一金”的员工大有人在。也有员工反馈被公司“停薪留职”,引来吉利汽车高管“在线招工”。
公司经营承压,各种质疑声不断。1月12日,沈晖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电影《芙蓉镇》一短视频,配有“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的台词。
当天,港股上市公司APOLLO(阿波罗出行)出行发布公告称,与威马汽车订立收购协议,拟以20.23亿美元(相当于158.71亿港元)收购威马汽车子公司,将透过以每股0.55港元配发288亿股的方式进行结算。威马此次交易的估值为25.1亿美元。
当时,知情人介绍,考虑到威马已于2022年5月31日递交A1招股书且完成3-4轮对联交所问题的回复,本来计划于2022年10月完成联交所聆讯;故上述尽职尽调具备已经香港联交所充分审核的材料为基础,计划可在2-3月内完成。乐观估计,威马具有极大可能性在本年第二季度完成挂牌。
该交易始于2022年12月5日,APOLLO出行发布公告称,集团目前拟收购一间从事智能电动车的公司,目标公司的业务涵盖一系列配备先进技术的“智能电动车”。1月11日晚间,APOLLO出行发布补充公告显示,该目标公司为威马汽车。
不过,双方关联或更早。2022年5月,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便进入APOLLO出行董事会,成为非执行董事。另据公告,威马汽车在此次交易前就持有APOLLO出行公司23.67%股权。
公开信息显示,APOLLO出行原名“力世纪”,以经营珠宝及钟表产品贸易起家,2017年进入电动车行业。2022年9月,公司更名APOLLO出行。公司多年亏损,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十二个月扭亏为盈,营收为6.90亿港元,同比增长30.53%;净利润3782万港元,同比增长110.82%。
威马汽车前员工林涛(化名)表示,APOLLO出行多年亏损,品牌也没有知名度;威马汽车也是举步维艰,双方战略合并需要长时间磨合,市场的接受度尚不可知,目前也不是很乐观。
对于双方的未来,沈晖的“理想很丰满”,“未来希望打造电动车行业的‘大众模式’。它的集团名字叫大众,我们叫威马,主流车型叫大众汽车,我们覆盖主流市场的是威马汽车。大众还有个保时捷,我们也希望做保时捷这个级别的电动跑车,这样整个品牌架构就很清晰了。”
多次上市未果,企业团队不稳定
威马汽车上市之路十分不易。2021年初,上海证监局发布公告称威马汽车已具备辅导验收及科创板上市申请条件,上交所即将受理其递交的申报材料。不过该事件未有进展。当年10月,威马汽车宣布预计将获得由电讯盈科和信德集团领投等超过3亿美元的D1轮融资。公开信息显示,电讯盈科为李嘉诚家族企业,信德集团为何鸿燊家族企业。
为了给这些投资人信心与前景,威马汽车趁热打铁在2021年10月份举行声势浩大的发布会,推出首款智能纯电轿车威马M7,标志着威马“SUV+轿车”双线布局正式启动。当时,有知情人士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这场发布会主要是给投资人安排的。”
2022年6月,威马汽车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迟迟没有上市消息的威马汽车也面临现金流压力,小道消息接踵而来。2022年9月底,“创始人沈晖年薪12亿元”更是上了热搜。当年11月下旬,沈晖发布全员内部信,称为了应对资金压力,将通过一系列财务措施降低运营成本,包括高管和员工降薪迟发等。
近日,沈晖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种长期的“准上市状态”使得我们“既没吃饱,又要快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承担了许多非上市企业不该承担的压力,首当其冲的就是融资困难。由于科创板不能股权变动,我们无法通过股权来融资。而作为亏损企业,大部分债权银行也都不愿意对我们发债,所以我们进入科创板上市通道后的一年半内,没有融到一分钱。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高管主动降薪50%”的措施让一批公司高管出走。2022年底以来,威马汽车不少员工主动离职。林涛介绍,“大家对公司的做法很不满意,有人就找下家了。没有离职的员工也是度日如年。”
“威马之前融资还算不错。主要是文化融合问题,文化没跟上发展。总体感觉经营理念问题,无论企业管理,还是市场观念,都有很多改善空间。”威马汽车前管理层田青(化名)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公司快速扩展,除了经营成本迅速增加,企业文化与管理水平难以一蹴而就。威马汽车高管流动性颇大,田青表示,“成功的企业都是一样的,不成功的企业原因又是各种各样,个人而言,在公司干得心累。”
经历这一波压力,沈晖对未来仍有信心。2月底,沈晖坦言,“过去一年因为疫情和市场环境的客观影响,威马确实遇到一些困难。我们正在通过一系列降本增效的措施进行调整,全力保障复工复产,保障终端用户的体验。痛定思痛,才能整装再出发!等我们的好消息。”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陈维城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东科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